这一切,似乎应了一句古话,“忽焉在前, 忽焉在后”,不知其智慧之深如渊。
李正天有能力去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和未来等诸领域的一些重大现象。这并非偶然。
他人格善良、高尚,曾多次具有类似宗教的体验,他的名字叫“正天”(取其“长天地之正气”之意),自幼就拥有不同常人的社会使命感。有人说他骨髓里从小就浸透了反动因子,他来到世界,就是为了正天。传奇式的李一哲事件使他批判和扬弃了文化大革命,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捍卫独立人格,他不怕下地狱,具有殉道勇气。
他能活下来,固然是因为李一哲事件在当时“通了天”;但是某种程度上,是顽强的精神信念,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周易太极和气功救了他的命。
他在牢中练功静坐修禅,严守他祖父教给的健身术,在不同时辰守住不同的穴位,每次新一轮的批斗上来,他的精神面貌通常能复好如初,由此保住了身体。直到今天,他仍然保持充沛的精力,无论是讲课或讲演,都声如洪钟,这在常人眼里简直难以想象。坚持自由意志、独立精神是一个哲人起码的人格要求,但如果没有健全的体魄,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得不到解决,讲自由和独立岂不成了空话?
他与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和感悟文化有着强烈的亲缘关系,自幼与祖父一道习武练功、操练太极,修习甲骨文、魏碑等书法(注十一),同时弹琴、参禅、悟道写诗……这些习惯几乎伴随了他一生,使他能够扎下深厚的学识和传统文化的基础,练就一副强健的身体,同时掌握了一套自卫术,在关键时刻帮了他大忙。
他从小喜欢思考,十三岁时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七年制,随后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五年制本科,一九七九年平反以后,回到母校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基础理论(注十二)。青年时代便潜心研习哲学和现代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加上扎实的美术造型的功底,长期从事美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从事美学与哲学方面的探索研究,使他炼出敏锐的直觉力和洞察力,并使他能以多层思维方式尤其是高层次思维方式,如注重直觉、顿悟、超验感和神秘感等去思考问题,并博采众长,高屋建瓴,将东方神秘主义及现代科学发展最新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自成一体。
八十年代中,一场荒谬而又势在必行的思想封杀又降临到他头上(那些当年批斗李正天、反对民主与法治的人们靠手中的权势,欲借此掩盖他们的历史劣迹)。从此,他的名字、文章几乎从广东传媒上消失,国内其他地区的传媒也难以看到他的思想最新成果。
即使面对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他也没有停止思索,仍然以大美意识观照自然、人生、社会和未来。这一切,使他能够本着“气正道大”的原则,尽可能融会贯通中西古今之精萃,某些领域,但凡不涉及,他都保持沉默;因为生命的有限,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一定限度内做自己能做的事;只要涉及,都卓有成著。比如:
在元哲学领域中的“广义本体论”,
在美学领域提出“优化论美学观”,
文化哲学领域提出“后现代论纲”,
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共和论”,
经济哲学中的“需求经济学”,
人生哲学“积极人生论”,
心理学领域的“人本体心理学”和“气质相位理论”,
教育领域中的“后学院派教学”体系,
艺术创作中的“哲理性象征主义”的生命九章,
社会哲学领域中的“第四产业论纲” 和“大CI论纲”,
宏观战略领域中“世界是一个立体的太极球”的第五全球战略理论……
这一系列在中国当代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思想论断,其光辉正如他一向推崇的《周易》、《道德经》和《奥义书》等典籍一样,将泽被后世,为中华民族、为人类树立一块不可磨灭的文化丰碑。
这种贯通的能力至今仍不为人所知,而恰恰是这种能力,将哲人与通常的专门家区分开来,将一些有骨气、重人格尊严价值的、有智慧的人和一些只知道炫耀知识、炫耀技能,而抛弃良知、人类使命感、责任感的文人学者区分开来。
马克思有言;“人之所有我皆不陌生。”
一个人,只有善于汲取一切人类社会优秀文明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融会贯通,如此才能开创出一代新风,启迪后人,恩泽后世。马克思是如此,
康德、尼采,还有别尔嘉耶夫、波普尔、福柯等人,又有谁不曾如此?
一个人拥有综合的能力越大,越广而深,贯通越多,则越可能远离庸俗而去。李正天在哲学、美术、美学诸领域的循环上复;在音乐、书法、美术、气功、风水、太极八卦、钢琴、策划……等如此庞杂领域的卓有成著,即告诉我这一点。它是一种大气的实在。它孕藏着一种大家气相。
李正天认为:“专家太专,博士不博,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通病。”
这同时也给人一个警醒,一个提示:
为何大多数人不得不为生计终身奔波操劳而无瑕他顾?不得不庸俗地活着?是历史环境造就,或个人的智识努力不逮,或其他……?这恐怕也是多方面的。一些记者、才子、画匠,正是由平庸着的文字、图画,铺垫着成功之路上的荣誉金钱,正由此也推进了他们的进一步平庸——可能是终生!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去,试图超越这种平庸及其带来的一切不无美好的现实,他的灵魂如何才会得到超升?
______
注十:对于海德格尔,李正天认为:“应该给他一个有限的位置。他算一个哲学的学问家。算不算一个哲人、思想家,我是怀疑的,是我们所崇仰的圣哲的反面。其中有几种情况:一是那些对哲学知之甚少的学子,他们有一种著作崇拜心理。一看他海氏的书,厚厚一大本,加上他自己生造的海氏术语,要能破译这块庞大的海氏术语系统,本来就要耗费很多的时日,它自身就变成了一门学问了。然而可悲的是,当你好不容易把这一切解开,给予你的却是粗浅、贫瘠甚至荒谬。但他毕竟是一个哲学学问家,他的书当然会传袭前代哲人的一些智慧。另一个情况,然而也是一个更重要的心理上的原因,那就是物以类聚。因为海德格尔效忠纳粹,以及对他的老师犹太籍哲人胡塞尔的卑鄙行径,刚好与国人中那些听命于上峰眼色、运动一来,就和别人划清界限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明确见解的所谓哲学家,在思想和行为上完全吻合,抬高海德格尔,不正好也是在抬高自己,并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吗?”
注十一:在九十年代初期,他创作的三幅巨型书法义卖八十八万元人民币,全部捐助广东江门潮连大桥的修建。
注十二:平反后,本来要他上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但他主动放弃了,而选择从事教育,从而使他园了儿时的理想。
上一篇:五、“气正道大”
下一篇:七、康德式哲学的存在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不代表素心书斋观点,素心书斋不享任何版权,不担任何版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