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向来不是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人类发明的中性工具,技术改造世界的方式也决不是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只在现成生活世界上产生一些量上的爆破。技术创造世界,创造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任何工具都只有在某一个世界上才被赋予使用意义,只有在一种生活方式中才恰如其份的成为工具。技术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经济运作方式,最终改变我们看待世界、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从而改变我们自己的存在方式。我们有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存在方式。中世纪晚期大量机械工具的使用,使欧洲人生活在一个机械的世界,于是产生了机械自然观,产生了对待世界的力学(机械)的态度,产生了工业文明。今天,另有一项技术正在我们的周围漫延开来,逐步将我们浸透,这就是电脑和电子网络。它们正在成为一种文化,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向我们显示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网络正在组建我们世界,也正在组建我们的存在。反思是存在的天命使然。无反思导致对真理的遗忘和怠懈,导致生存质量的退化和危机。当我们热烈欢呼“数字化生存”或“ 网络生存”时代的到来并奋不顾身的拥抱它时,对网络作为文化、作为生存方式的反思,就成了一件容易被忽视但又并非不要紧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网络文化丛书》试图担负起这一并非不要紧的使命。全部7本书的作者均是我国第一代接触网络的学者,他们大多不是网络上的技术员,只是敏锐也许还有点忧郁的网络使用者。他们面对网络既惊喜又不安,这些书中记下了他们在网上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记下了他们对网络时代人类文明、人类精神生活的命运的思考。《生活在网络中》探讨的是网络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活将面临怎样的改变,人类的女性文化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黑客》讲述了黑客史上一系列著名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并试图从社会、文化、伦理、法律等多种角度探讨“黑客权力”的概念、黑客的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展望下一个世纪信息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重要变化;《得乐园·失乐园》探讨现代技术文明及其观念,用富于传说色彩的笔触揭示了网络观念的隐喻和象征含义。……我们正在走向、正在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尚未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反思的力度自然有限。黑格尔曾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之际才会飞翔,反思的力量只有在事后才会涌现出来。然而,整个技术时代的“危险”迫在眉毛,容不得我们听之任之。事实上,技术时代的每次变革,思想总是被先行召唤出来。我们需要倾听反思的声音,以便做好准备,不致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手足无措。
(原载《科技日报》1998年1月10日)
上一篇:2-4 技术时代的时间意识
下一篇:2-6 论科学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不代表素心书斋观点,素心书斋不享任何版权,不担任何版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