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关于世界经济的辩论中,“经济增长好”常常表现为真理。人们普遍认为增长导致财富增加,而财富当然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对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仔细观察后,我们或许会有更细腻的评价。
传说曾经有个时期经济学家一味赞美经济增长,根本不考虑分配问题。这样的经济学家或许只依据其他的经济模式和政策对于人均社会产品(去掉通货膨胀因素)的相对影响来决定判断它们的优劣。我不敢肯定这样的经济学家是否曾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学家长期以来认为收入和财富增加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他们相信随着收入和财富的增加,人们的满足感也在上升,但是满足感增加的速度却呈下降趋势。无论如何,只关心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的传说还是有用的,至少这样的传说让真正的经济学家强调他们与那些人不同,更倾向照顾穷人和追求平等的经济增长等等。这对于他们呼吁富人表现自己的良知,呼吁贫富和解共同推进过去二十五年的全球化运动的宗教情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经济专家在赞美全球化和它带来的经济增长时决心追求平等和消除贫困,我们怎么能不赞同呢?
我们还是看看《经济学家》(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一日)的例子吧。《经济学家》用上面的两个图传达的信息是最近的全球化批评家在抱怨不平等的增长时是不诚实的、或者至少是糊涂的。只有当国家的人口数量被忽略(如上图所示)时才表现出全球经济增长好像只对富人特别有利。只要人口数量被考虑进去(如下图所示),人们就可以非常清楚看到穷人获得了巨大利益,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就是该观点活生生的例子。这个例子传达的信息是像《经济学家》这样的全球化支持者同样关心贫穷和不平等问题,如果穷人不能像富人一样从中获得利益的话,他们就不会坚定支持全球化了。
请下载原文阅读。
上一篇:行政诉讼的重构
下一篇:“后世俗”社会的批判理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不代表素心书斋观点,素心书斋不享任何版权,不担任何版权责任。